汽蝕余量指泵入口處液體所具有的總水頭高出液體汽化壓力的部分。國外稱之為“凈正吸上水頭”,用NPSH(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表示,國內用△h表示。
離心泵運轉時,液體壓力沿著泵入口到葉輪入口而下降,在葉片入口附近的K點處,液體壓力PK最低。此后由于葉輪對液體作功,液體壓力很快上升。當葉輪葉片入口附近的壓力P
K小于液體輸送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力PV時,液體就汽化。
汽蝕余量具體分為如下幾類:
1.
△ha(NPSHa,Net PositiveSuction Head Available,
)——有效汽蝕余量,又叫裝置汽蝕余量
有效汽蝕余量與泵安裝方式有關,越大越不易汽蝕。
《泵和壓縮機》一書對效汽蝕余量的定義是:指流體自吸液罐經吸入管路到達泵吸入口后,所具有的推動和加速液體進入葉道而高出汽化壓力以上的有效壓力或能頭。
即
image002.gif (1.45 KB, 下載次數(shù): 25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3 10:09 上傳
本文作者的精簡理解是:泵入口液體的高于飽和蒸汽壓的有效壓力或能頭。
這里,要特別注意“
有效”二字,由于泵入口至壓力最低點處的位差很小,泵入口位置水頭不能推動和加速液體,視為無效能頭,不計在內。
2.
△hr(NPSHr,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Required
)——必需汽蝕余量,又叫泵汽蝕余量,或泵進口動壓降
必需汽蝕余量與泵本體結構、轉速、流量等有關,而與吸入管路無關,越小越不易氣蝕。
書上的定義是:泵所必須的汽蝕余量反映液流從泵進口到葉輪最低壓力點K處的全部能頭損失。
作者的精簡理解是:從泵入口到壓力最低點K點的全部能頭損失。
關于必需汽蝕余量的推導比較繁瑣,這里就不寫了,有想知道的同志請查看《泵和壓縮機》第47頁,也可以查看
課件(
見此貼【泵與壓縮機】課件之·離心泵)。
最終推導公式為:
image004.gif (527 Bytes, 下載次數(shù): 258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3 10:09 上傳
必需汽蝕余量越小抗汽蝕性能越好。
將必需汽蝕余量(△hr)和有效汽蝕余量(△ha)在圖中作以比較:
⑴ 這是書上的圖:
剛看時沒看懂,后來費了好大勁終于看懂了。
image005.jpg (31.11 KB, 下載次數(shù): 26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3 10:09 上傳
圖1
⑵ 這是我畫的圖:
把問題思考明了后畫的圖,感覺比較直觀些。
111.gif (3.96 KB, 下載次數(shù): 25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3 10:33 上傳
圖2 有效汽蝕余量與必需汽蝕余量比較圖
看不懂的也不要緊張,下面我具體做出解釋:
必需汽蝕余量(△hr)是從泵入口到壓力最低點K點的全部能頭損失,包括K點的速度能頭,這是因為:速度能頭對K處壓力PK沒有貢獻,也就是對防止汽蝕沒有貢獻,所以K點的速度能頭也計入能頭損失。
判斷氣蝕的條件:
①用靜壓水頭P
K與飽和蒸汽壓P
V比較:P
K>P
V時,不發(fā)生氣蝕;否則發(fā)生氣蝕。
②用有效汽蝕余量△ha與必需汽蝕余量△hr比較:△ha>△hr時,不發(fā)生氣蝕;否則發(fā)生氣蝕。
下圖中的靜壓能頭扣除了飽和蒸汽壓頭,也直觀些。
clip_image002.gif (3.79 KB, 下載次數(shù): 26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3 10:33 上傳
圖3 靜壓能頭扣除飽和蒸汽壓頭后
圖中,若靜壓能頭P
K>0(即△ha>△hr),則不發(fā)生氣蝕;否則氣蝕。
小結:泵有效氣蝕可以簡略說成是有效能頭提供項,而必需氣蝕余量則是能頭消耗項。
3.
△hc(NPSHc,Net PositiveSuction Head critical
)——臨界汽蝕余量
臨界汽蝕余量是指泵內最低壓力點的壓力為汽化壓力時水泵進口處的汽蝕余量,即P
K=P
v時泵入口液體高過飽和蒸汽壓的有效能頭。也就是說,臨界汽蝕余量為泵內發(fā)生汽蝕的臨界條件。
4.
[NPSH]([△h])——許用汽蝕余量
是確定泵使用條件用的汽蝕余量。
①取[△h]=△hr+K,K。0.3~0.5)m;——來自書上
②通常取[△h]=(1.1~1.5)△hc。——來自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
2.《泵和壓縮機》,錢錫俊等
本資料在帖子中顯示的不好,推薦下載后細細看
pdf正規(guī)文件下載
離心泵各種汽蝕余量的精心整理——有效汽蝕余量、必需汽蝕余量、臨界汽蝕余量和許用汽.pdf
(134.18 KB, 下載次數(shù): 370, 售價: 3 金幣)
2011-11-3 19:47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售價: 3 金幣
[記錄]
聲明:
以上文章由油氣儲運網整理所得,歡迎大家轉載,但必須注明此文鏈接地址!
由于時間倉促,不免有不合適的地方,請大家斧正。
201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