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儲運網(wǎng)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QQ快速登錄

一步迅速開始

pdms培訓&項目數(shù)字化360網(wǎng)
查看: 8091|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配管設計規(guī)定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10-30 09:2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配管設計規(guī)定
本規(guī)定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的石油化工裝置基礎設計階段進行配管研究的管道布置設計,以
及詳細設計階段的管道布置設計。
1 管道布置
1.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1.1.1 管道布置設計的基本要求:
a) 應符合管道及儀表流程圖的要求;
b) 應符合有關的標準;
c) 管道布置應統(tǒng)籌規(guī)劃,做到安全可靠、經(jīng)濟合理、整齊美觀,并滿足施工、操作、維修等方
面的要求;
d) 對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設計應統(tǒng)一規(guī)劃,力求做到施工、生產(chǎn)、維修互不
影響;
e) 在確定進出裝置管道的方位與敷設方式時,應做到內(nèi)外協(xié)調(diào)一致;
f) 管道應盡可能架空或地上敷設;如確有需要方可埋地或在管溝內(nèi)敷設;
g) 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應敷設在管架或管墩上。
1.1.2 管廊上應統(tǒng)一考慮儀表、電氣槽板所需的位置。全廠性管廊或管墩上應留有10 %~30 %的空位,
并考慮其荷載。
1.1.3 管道布置不應妨礙設備、機泵及其內(nèi)部構件的安裝、檢修和消防車輛的通行。
1.1.4 管道布置應使管系具有一定柔性,在保證管道柔性及管道對設備、機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
出允許值的情況下,應用最少的管道組成件,最短的長度將管道連接起來,并盡量減少焊縫。對于合
金管道、泵及壓縮機的吸入管道、真空管道更應如此。
1.1.5 在規(guī)劃管道時應考慮其支承點和柔性。盡量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狀吸收熱脹自行補償。
1.1.6 管道布置應盡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減少氣袋或液袋。不可避免時應根據(jù)操作、檢
修要求設置放氣管、排液管和切斷閥。管道布置應盡量減少管道“盲腸”。
1.1.7 法蘭的位置應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機泵上方。輸送腐蝕性介質(zhì)管道及高壓管道上的法蘭宜設安
全防護。
1.1.8 異徑管件應緊靠需要變徑的位置,以使布置緊湊、節(jié)約管材和減少焊縫。
1.1.9 管道布置應整齊有序,橫平豎直,成組成排,便于支撐。整個裝置的管道、縱向與橫向標高應
錯開,一般情況下,改變方向同時改變標高,但特殊情況或條件允許時也可平拐。
1.1.10 管道布置應滿足儀表元件對配管的要求。
版號: 第 2 頁 共 14 頁
1.1.11 氣體和蒸汽管道的支管應從主管上方引出或匯入。
1.1.12 管道布置時管道焊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對接焊口的中心與彎管起彎點的距離不應小于管子外徑,且不小于100 mm;
b) 管道上兩相鄰對接焊口的中心間距:
1) 對于公稱直徑大于或等于150 mm 的管道,不應小于150 mm;
2) 對于公稱直徑小于150 mm 的管道,不應小于外徑,且不得小于50 mm。
1.1.13 氣液兩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為兩路或多路時,管道布置應考慮對稱性或完全滿足PID 的要求。
1.1.14 管道穿過建筑物的樓板、房頂或墻面時應加套管,套管與管道間的空隙應密封。套管的直徑
應大于管道隔熱層的外徑,并不得影響管道的熱位移。管道上的焊縫不應在套管內(nèi),并距套管端部不
應小于150 mm。套管應高出樓板50 mm,管道穿過屋頂時應設防雨罩。管道不應穿過防火墻或防爆墻。
1.1.15 有隔熱層的管道,在管墩、管架處應設管托。但是,無隔熱層管道溫度超過120 ℃時,不應
直接敷設在混凝土構件上,應加管托或隔熱層。
1.2 管道凈空高度和埋設深度
1.2.1 管道跨越裝置區(qū)的鐵路和道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 管道跨越鐵路時,軌頂以上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5.5 m;
b) 管道跨越檢修道路或消防道路時,路面以上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4.5 mm;
c) 在人行通道上方的管道,其管底的凈空不宜小于2.2 mm;
d) 管架立柱邊緣距鐵路中心線不應小于3 m,距道路路肩不應小于1 m;
e) 管道與鐵路或道路平行敷設時,其突出部分距鐵路中心線不應小于3.5 m,距道路路肩不應小
于1 m。
1.2.2 裝置內(nèi)管廊的高度,除應滿足設備接管和檢修的需要外,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 管廊下布置泵或換熱器時,管底至地面的凈空高度不宜小于3.5 m;
b) 管廊下不布置泵或換熱器時,管底至地面的凈空高度不宜小于3 m;
c) 管廊下作為消防通道時,管底至地面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4.5 m;
d) 多層管廊的層間距應根據(jù)管徑大小和管架結構確定;上下層間距宜為1.2 m~2.0 m;
e) 當管廊上的管道改變方向或兩管廊成直角相交,其高差以600 mm~750 mm 為宜;對于大型裝
置也可采用1000 mm 高差;
f) 當管廊有桁架時要按桁架底高計算管廊的凈高。
1.2.3 接近地面敷設的管道的布置應滿足閥門和管件等的安裝高度的要求,管底或隔熱層的底部距地
面凈空高度不應小于100 mm。
版號: 第 3 頁 共 14 頁
1.2.4 管道穿越鐵路和道路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 管道穿越鐵路和道路的交角不宜小于60°,穿越管段應敷設在涵洞或套管內(nèi),或采取其它防
護措施;
b) 套管的兩端伸出路基邊坡不應小于2 m;路邊有排水溝時,伸出水溝邊不應小于1 m;
c) 套管頂距鐵路軌面不應小于1.2 m,距道路路面不應小于0.8 m,否則,應核算套管強度。
1.2.5 埋地敷設的管道應妥善解決防凍、防凝結、吹掃、排液、防外腐蝕及承受外荷載等問題。裝置
內(nèi)埋地管道的管頂距一般混凝土地表面不應小于0.3 m;通過機械車輛的通道下不小于0.75 m 或采用
套管保護。埋地管道如有閥門應設閥井。大型閥井應考慮操作和檢修人員能下到井內(nèi)作業(yè);小型閥井
可只考慮人員在井外操作閥門的可能性(手操作或采用閥門延伸桿)。閥井應設排水點。
1.2.6 輸送可燃氣體、可燃液體的埋地管道不宜穿越電纜溝,如不可避免時應設套管。當管道介質(zhì)溫
度超過60 ℃時,在套管內(nèi)應充填隔熱材料,使套管外壁溫度不超過60 ℃。套管長度伸出電纜溝外壁
不小于0.5 m。
1.2.7 管道的管溝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 無法架空敷設而又不宜埋地敷設的管道可在管溝內(nèi)敷設;
b) 管溝有全封閉地下管溝和敞開式半地下管溝兩種形式。后者應有蓋板或格珊。全封閉式地下
管溝適用于不需經(jīng)常檢查和維修的管道。敞開式半地下管溝適用于需要經(jīng)常檢查和維修的管道。為防
止雨水進入,敞開式半地下管溝的溝壁頂面應高出地面約100 mm;
c) 全封閉地下管溝中的管道如有閥門也應設閥井,對閥井的要求與埋地管道相同;
d) 由于管溝內(nèi)空間狹窄,因此管間距應大于架空敷設的管道。當管道不保溫時,管底距溝底凈
空不應小于200 mm,保溫管道不應小于300 mm;
e) 管溝溝底應有不小于0.2 %的坡度;溝底最低點應有排水設施;
f) 管溝進出裝置和廠房處應設密封隔斷。
1.3 管道間距
1.3.1 并排布置管道的間距按下列原則確定管凈距:
a) 無法蘭裸管,管外壁的凈距不應小于50 mm;
b) 無法蘭有隔熱層管,隔熱層外表面至鄰管隔熱層外表面的凈距或隔熱層外表面鄰管外壁的凈
距不應小于50 mm;
c) 有法蘭裸管,法蘭外緣至鄰管管外壁的凈距不應小于25 mm;
d) 有法蘭且有隔熱層的管道、隔熱層外表面與管外壁之間或與隔熱層隔熱外表面之間的凈距不
小于50 mm;法蘭外緣與管外壁之間或法蘭外緣與隔熱層外表面之間的凈距不小于25 mm,兩者應同時


配管設計規(guī)定.pdf

213.08 KB, 下載次數(shù): 19

售價: 3 金幣  [記錄]


油氣儲運網(wǎng) - 論壇版權1、本主題所有言論和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論壇立場無關
2、本站所有主題由該帖子作者發(fā)表,該帖子作者與油氣儲運網(wǎng)享有帖子相關版權
3、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轉載或引用本文時必須同時征得該帖子作者和油氣儲運網(wǎng)的同意
4、帖子作者須承擔一切因本文發(fā)表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5、本帖部分內(nèi)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將及時予與刪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氣儲運網(wǎng)管理員和版主有權不事先通知發(fā)貼者而刪除本文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5-10-31 22:41:24 | 只看該作者
是哪個設計院的“配管設計規(guī)定”?
地板
發(fā)表于 2022-3-8 12:09:0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的分享
5#
發(fā)表于 2024-4-5 08:25:30 | 只看該作者
哦,原來指的是這些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掃碼訪問手機版

QQ|關于我們|網(wǎng)站地圖|油氣儲運網(wǎng)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4-11-15 12:56 , Processed in 0.02531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