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眾多國家的政府都對國內的石油產品進行價格補貼,導致國內和國際市場出現(xiàn)明顯“價差”,世界各國的成品油價格也相去甚遠。政府提供能源補貼的初衷往往是希望控制通貨膨脹,以及保護民眾免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上漲沖擊。但能源補貼代價高昂,往往造成政府的財政重負。 這種“人造”的低油價環(huán)境,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長期下去,會造成本國居民和企業(yè)對低價石油的過度依賴。能源補貼主要集中于亞洲、中歐和東歐國家。全球天然氣補貼占GDP最多的國家是烏茲別克斯坦,補貼支出相當于GDP的26%。委內瑞拉的石油補貼費用相當于GDP的8%,伊拉克的占GDP的14%。 目前,部分國家油價補貼政策的副作用已然顯現(xiàn),亞洲各國已經或準備采取措施改變這種現(xiàn)狀。 埃及削減能源補貼“濟貧不濟富” 今年7月初,埃及政府宣布汽油、柴油等主要燃料大幅漲價,漲幅從40%至78%不等,92號汽油價格從1.85埃鎊/升漲至2.6埃鎊/升(1埃鎊約合0.14美元),提高了40%;80號汽油價格從0.9埃鎊/升漲至1.6埃鎊/升,提高了78%;柴油價格提高63%,從1.1埃鎊/升漲至1.8埃鎊/升;而不太常用的天然氣價格提高175%,達到每立方米1.1埃鎊。 此舉旨在減少埃及政府對能源企業(yè)的補貼,進而削減財政赤字。修改后的2014至2015財年預算計劃削減480億埃鎊財政赤字,從而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10%以下,其中高達440億埃鎊赤字削減將通過取消能源補貼來實現(xiàn)。 埃及每年財政支出的1/4都花在能源和食品補貼上,在連續(xù)3年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這種補貼帶來了巨大財政負擔。只有將其削減甚至取消,埃及經濟才有復蘇的可能,而過去歷屆政府都因擔心民眾不滿而未能實施這一舉措。 但實際情況是,取消能源補貼及燃料價格上漲,只會對擁有數(shù)輛私家車的富裕階層造成較大影響,不會影響乘坐公交的中低收入民眾;相反,取消能源補貼省下來的錢將用于改善社會福利條件,服務低收入群體。 補貼成慣性,亞洲油桶“退化” 印尼曾是亞太地區(qū)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官方數(shù)據顯示,1998年,印尼石油儲量為90億桶,而2007年底,印尼石油儲量為37億桶。短短十幾年,印尼不僅石油儲量大幅下降,產量也隨之下滑,這直接導致了石油進出口比例逐漸縮小。直至2004年,印尼完全“退化”為原油和成品油凈進口國,不得不按國際市場價格購買他國原油,但是當時其國內市場油價依然維持在每桶30美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首要因素就是政府推行的補貼政策。2008年,印尼不得不退出歐佩克,為其石油的光輝歲月畫上了一個句號。 印尼目前依然是亞洲油價最低的國家之一,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能源補貼,2013年能源補貼款為274.7萬億印尼盾(1億印尼盾約合5.2萬元人民幣),占國家年度預算的16%,而基礎設施建設預算僅210萬億盾。能源補貼中燃油一項即占七成以上,日漸成為國家財政重擔。“慷慨”的補貼政策造成國內石油需求激增,再加上本土能源開發(fā)不力,導致印尼經濟突遇拐點。 印尼政府曾提出削減燃油補貼方案,但引發(fā)全國性抗議,最終被國會否決。燃油價格在印尼已成為敏感話題,一有上漲風聲便會引發(fā)大規(guī)?棺h,極易造成社會動蕩。因為對于普通印尼人而言,燃油價格上漲就意味著生活成本的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目前共有2900萬印尼人生活在貧困線下,油價每提高1500盾,貧困率即上升0.7%。在這一背景下,印尼政府一方面欲通過適當提高油價以減輕財政負擔;另一方面避免油價漲幅過大、推高通貨膨脹率而導致社會動蕩。 在這種情況下,印尼政府提出了“補貼雙軌制”,被視為折中之策:公交、摩托車的油價仍維持每升4500盾(約合2.33元人民幣)不變,私家車油價上浮至每升6500盾(約合3.37元人民幣)。據印尼財政部統(tǒng)計,這一計劃每年能節(jié)省預算21萬億盾。 回顧印尼油氣由盛轉衰的過程,政府難辭其咎。表面看來,政府在推動石油發(fā)展方面頗有作為,但本質上是印尼政府缺少一個合理的系統(tǒng)規(guī)劃。隨著經濟迅速發(fā)展,印尼燃油消耗不斷走高,2005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此外,燃油補貼政策導致油氣進口大幅增長,成為影響貿易平衡、削弱盾幣表現(xiàn)的罪魁禍首,高企的燃油補貼最終將影響國家財政穩(wěn)定,不利于經濟快速增長。 “慷慨的累贅”該何去何從 印度、馬來西亞等部分亞洲國家對石油產品實施價格補貼的行為,已經成為政府“慷慨的累贅”,對國家經濟和能源領域長遠發(fā)展的總體影響弊大于利。 盡管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保持石油凈出口的國家之一,但長期執(zhí)行石油價格補貼政策同樣令執(zhí)政者感到不安。馬來西亞對石油產品實行的價格補貼政策,不僅造成國內市場出現(xiàn)供應短缺,而且導致當?shù)仄髽I(yè)漠視節(jié)能增效。出口石油雖然給馬來西亞帶來貿易順差,但石油價格補貼幾乎將前者對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完全抵消。 作為推動亞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強力引擎之一,印度也已經感受到了石油價格補貼政策帶來的陣痛。有權威數(shù)據顯示,某段時間內印度進口原油價格飆升了60%,但在政府調控的成品油市場機制下,同期國內成品油價格只上漲了20%。這就造成印度國有的石油公司入不敷出。近些年來,印度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約占其全部石油需求的70%,除非國際油價出現(xiàn)大幅回落,否則印度對石油產品實行的價格補貼將使石油公司背負沉重負擔。甚至有經濟學家估算,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印度經濟增幅就要損失0.5個百分點。 國際原油價格居高難下,導致亞洲一些國家在對石油產品實施價格補貼時陷入兩難選擇—維持補貼有可能威脅經濟增長,而取消或削減補貼勢必導致石油產品價格大漲,從而引發(fā)消費者強烈不滿。 油價長期高位徘徊,很多亞洲國家已經無法指望從低廉油價中獲得經濟繁榮。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對石油產品實施價格補貼的做法有害無益,應把目前的高油價看作是對補貼政策進行改革的絕好機會。在改革時,實行石油產品價格補貼的國家可以轉變觀念,借鑒貧油國日本的諸多經驗,鼓勵國內企業(yè)降低能耗,同時號召國民自覺節(jié)約能源。 國際組織及政要呼吁削減油氣補貼 從2013年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便敦促各國政府減少或取消以石油制品為基礎的能源補貼。IMF估計,2011年全球各國對石油、電力、天然氣和煤的補貼一年達數(shù)千億美元,相當于2011年全球GDP的2.5%。據測算,這一舉措會使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降13%。與此同時,各國減少對石油制品的財政補貼,還可以達到平衡財政支出的目的。 2013年11月10日,阿曼石油大臣魯姆希在阿布扎比石油能源大會上也對海合會六國的能源補貼政策提出了罕見的正式“警告”,稱海合會六國均對油價和電價進行了大量補貼,2011年海灣六國的能源補貼超過1000億美元。這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費,威脅了海灣國家經濟,使得海合會國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均位居全球末位。 魯姆希說:“是價格補貼破壞著我們的經濟,在部分海灣國家,用電是免費的,當你外出度假時,可以讓空調整個夏天都開著,這真是一種犯罪。我們的汽車也越來越大、油耗越來越高,而加油幾乎是免費的,我們有必要向公眾的錢包發(fā)出信號! 目光回到國內,目前我國對能源產品同樣實行價格補貼,高耗能項目消費大量低價能源。長期以來,國內油氣等產品價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場供需,基于宏觀調控需要,政府對價格管制較多。國家能源“十三五”規(guī)劃正在研究編制過程中,現(xiàn)在已知的能源改革的方向涉及油氣礦權管理機制、能源輸送通道管理、天然氣等方面,并將同步推進能源監(jiān)管體制改革。為還原能源商品屬性,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也在推進之列,包括逐步實現(xiàn)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 眾所周知,我國的能源體制面臨的問題很多、改革壓力大。因此,能源改革應以漸進式為主,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培育成熟的市場主體,真正提高效率,促進能源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原載《中國石化報》) |
|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4-11-13 06:00 , Processed in 0.0222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